什么是“派特CT”?
它的工作原理又是什么?
一一“派特CT”其实是PET/CT的音译,它的全名叫做“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(PET)/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(CT)”,是由PET与CT同机融合一体化的高端影像诊断设备,共用同一机架、同一检查床和同一图像处理工作站。
一一
PET/CT
一一
一一在进行PET/CT检查时,医院会使用微量带有正电子的氟代脱氧葡萄糖(简称FDG,携带18F的葡萄糖类似物)经静脉注入患者体内,由血液循环运送其至全身各器官组织。由于恶性肿瘤细胞分裂增殖比正常细胞快,代谢旺盛,需要消耗更多能量;而葡萄糖是组织细胞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,恶性肿瘤细胞的异常增殖需要大量葡萄糖——因此,恶性肿瘤摄取的葡萄糖将远远高于其它正常组织,病变部位也会由于聚集较多FDG,形成“亮点”而易被发现。肿瘤的部位、形态、大小、数量及肿瘤代谢情况便可经PET/CT显像显示出来。
一一
PET/CT检查的优势和安全性
一一与当前普遍应用的其他影像技术(如CT、MRI等)相比,PET/CT检查具有更多的优势(如全身检查、融合图像等)。
一一PET/CT同时具有PET和CT各自的检查功能:PET可以在无创下高度灵敏地显示体内器官组织的生化代谢情况,提供病灶功能代谢信息,而CT又可以精确地显示体内器官的解剖结构,提供病灶解剖结构信息,一次检查全身显像得到三类图像(功能代谢PET图像、解剖结构CT图像及两者融合图像),发挥“1 + 1 > 2”的优势互补作用。
一一
PET/CT融合图像(左)、功能代谢PET图像(中)、解剖结构CT图像(右)
一一
一一对肿瘤患者进行PET/CT检查,可一目了然地了解全身整体状况(例如肿瘤在哪里、肿瘤的大小形态、肿瘤的活性怎么样、肿瘤有没有转移、肿瘤与周围组织关系等信息),大大减少单独进行PET检查时定位不准确的概率,也能发现CT扫描中所忽略的信息,显著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,达到疾病诊断“四定”(即定位、定性、定量和定期)的目标。
一一
一一以下两位患者正是由于在肿瘤早期就通过PET/CT检查明确病因,及时接受治疗,最终病情得以好转—一一
一一
病例一
一一患者为男性,59岁,一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不适,伴颈部酸痛,近20天来出现午后潮热,低度热。
一一
治疗前PET/CT评估:
一一全身广泛高代谢活性淋巴结病变(双颈部、双肺门、纵隔隆突下、左腋窝、左膈脚旁、肠系膜间隙及右腹股沟区),以膈上淋巴结较密集,脾脏增大、代谢活跃伴多发结节状浓聚灶,考虑淋巴瘤病变广泛播散浸润。
一一
患者治疗前(左)及治疗后(右)影像
一一
治疗后PET/CT评估:
一一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,经过化疗后病情完全缓解。
一一
病例二
一一患者为女性,56岁,上腹部不适一月有余,发现肿瘤标志物CA19-9升高(763U/ml)。患者有着近20年的胆石症病史,既往行肝内胆管取石术及胆囊切除术。在当地医院行胸腹部CT、胃镜及肠镜进一步检查,检查结果提示胆管炎症可能,未见明确肿瘤性病变,予以药物治疗后无好转,为明确病因,行PET/CT检查。
一一PET/CT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胰头钩突一枚代谢活跃结节,相应CT平扫密度未见异常。经科室会诊考虑为胰腺恶性肿瘤(胰腺癌),无明显远处转移。后经临床评估,行手术治疗确诊胰腺癌。
一一
患者PET/CT图像
一一
一一患者通过PET/CT检查早期发现肿瘤,明确病因,确定肿瘤分期,获得早期手术治疗机会,预后良好。
一一我们应当正确认识核医学,无须过度担心核医学检查过程中所产生的辐射——事实上,受检者所接受的辐射量之低,对人体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。
一一PET/CT检查的整个过程安全可靠、无创无痛,受检者只需要接受静脉注射微量的显像剂然后躺着休息,并不会有其它任何不适感。放射性药物的用量也会被严格控制在绝对安全的范围之内,不会对受检者及周围人员造成辐射损害。
一一
PET/CT有何临床应用?
一一PET/CT目前在肿瘤方面的应用最广泛,主要适应症有:
一一1)肿瘤临床分期和再分期——通过全身PET/CT 检查,对肿瘤进行精确的临床分期,制定最优化的治疗方案,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治疗,又可防止因为过分谨慎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;
一一2)肿瘤良、恶性的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;
一一3)早期疗效评价——评估肿瘤治疗是否有效,及时调整治疗方案,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时间和机会。
一一4)监测肿瘤复发和转移扩散;
一一5)寻找肿瘤原发灶,指导临床活检定位;
一一6)辅助放疗计划的制定。
一一
为患者做PET/CT检查前的准备
一一
一一此外,PET/CT在神经精神系统、心血管系统等方面的应用也有重要价值:
一一1)对癫痫灶进行准确定位,能早期诊断帕金森病及老年性痴呆等疾病,并很好地指导临床治疗;
一一2)心肌活力测定——PET/CT是判断“心肌活力”的金标准,能有效诊断心肌是否有救,为是否需要进行冠脉支架植入或冠脉搭桥术提供依据。
一一
哪些情况下需要做PET/CT检查?
一一1)确诊为恶性肿瘤患者临床常规应进行PET/CT检查评估、随访观察;
一一2)若肿瘤标志物增高超出正常值几倍以上,高度怀疑是否存在恶性肿瘤,则应及早进行PET/CT检查,排查肿瘤病灶;
一一3)短期内不明原因体重下降者,患者在排除了糖尿病、甲亢等消耗疾病后,应及时进行PET/CT检查确认是否存在恶性肿瘤;
一一4)不明原因发热,经常规检查仍不能明确发热原因者,需要进一步做PET/CT检查排查感染性疾病、风湿性疾病或恶性肿瘤(在恶性肿瘤所致发热中,淋巴瘤占绝大多数);
一一5)寻找原发灶及转移灶,对常规检查方法未能发现原发灶的患者应及时进行全身PET/CT检查;
一一6)对高危人群(如有肿瘤家族史、长期吸烟史、不良生活习惯、长期工作压力大的人)的肿瘤筛查。
一一
进行PET/CT检查前有哪些注意事项?
一一1)检查前一天避免剧烈运动,检查前一周内不要做钡餐检查;
一一2)检查前一天晚上正常饮食,当天检查前禁食至少4小时(可以喝白开水);
一一3)检查时要求患者血糖不高,糖尿病患者应在预约时提前告知,工作人员将指导如何调整好血糖,避免影响检查;
一一4)检查当日请不要穿带金属钮扣和金属拉链的衣服,不佩戴金属首饰;
一一5)PET/CT检查后应当多喝水、多排尿,加快人体代谢、排泄,减少核素在体内的残留,小便后多冲水。一般检查完后当天尽量避免近距离接触孕妇和婴幼儿。